订阅
川西自驾游 俄军无法击溃乌克兰的原因找到,北约已从四个方面深度介入俄乌冲突,英媒炒作俄罗斯核战车出动,关键时刻,中国亮明态度。 从哈尔科夫失利开始,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就开始转攻为守。乌军这轮反攻之所以能够逼的俄罗斯收缩兵力被迫防守,主要还是得益于北约的支持。虽然北约一直明确表态不会直接下场,但实际上已经从四个方面深度介入了这场冲突。 第一,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装备。据中新社消息,近日美国决定再次向乌克兰提供一批价值6亿美元左右的武器、弹药以及装备等军援物资,而这次军援距离上次仅仅不到一周的时间,这表明美国正意图加速推动俄乌局势升级。 据统计,截止目前为止,拜登政府已经累计向乌克兰提供了175亿美元的军援,而乌克兰一年的国防预算也不过60亿美元左右。由此可见,如果不是美国,乌克兰的经济根本负担不起这场为期半年多的俄乌冲突。 除了美国之外,英国、德国、波兰等北约国家也向乌克兰提供了不少武器援助,这使得乌克兰有了和俄罗斯打消耗战的底气。此外,北约援助乌克兰的武器正变得越来越先进,从最开始的单兵反坦克导弹、防空导弹,到后续的“海马斯”火箭炮以及反辐射导弹,这些先进的武器装备使得乌军不仅具备了一定的防守能力,同时在北约的情报支持下,还能够对俄军发起有效的反攻。 第二,派遣志愿军登场。这里的志愿军主要指的是雇佣兵以及军事顾问。俄乌冲突爆发后,至少有7000名左右的雇佣兵进入乌克兰作战,其中大部分都是来自北约国家的退役军人。这些雇佣兵熟悉北约的武器,所以不需要向乌军接受一定时间的训练,随时都可以使用北约先进的武器装备作战。这部分雇佣兵虽然规模不算大,但却给俄军的进攻带来了不少麻烦。 比起雇佣兵,更让俄军头疼的是北约派遣的军事顾问。其实在2014年左右,北约的军事顾问就已经出现在了乌克兰,替乌克兰政府训练军队。这部分军事顾问对乌东地区非常熟悉,再加上北约提供的情报支持,可以直接在俄乌冲突中指挥乌军。正是因为北约志愿军的登场,使得俄罗斯面对的敌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乌军,除了士兵是乌克兰军人外,情报体系、武器装备以及战术战法基本上都来自北约。 而不少乌克兰士兵长期都驻扎在乌东地区,经历过战争的洗礼,所以单兵作战能力并不俗。因此对于俄军来说,虽然俄乌两国综合实力差距非常大,但有北约支持的乌军,对俄军来说称得上是一个非常强劲的对手。 第三,在战场外牵制俄军。据外媒报道,近日5架北约军机与4架俄军机在空中进行了激烈对峙。事实上,自从俄乌冲突爆发后,美国便迅速向欧洲大陆增兵,甚至还在波兰部署了F-22隐身战机。近期,美国还将派遣最先进的“福特”号航母战斗群赶赴大西洋,与北约国家举行联合军演,其目的显然是为了向俄罗斯军事施压,迫使俄罗斯不得不留有足够的军事资源,例如兵员、大量的战机、精准制导导弹等等,以保证本土的安危。 第四,对俄罗斯制造政治压力。战争是政治的延续,如果能够让俄罗斯在政治上承受足够的压力,俄军在俄乌冲突中就会被束缚手脚。自从俄乌冲突爆发后,北约就不断向俄罗斯施加政治压力。例如近日,英媒突然爆料称,俄总统普京无法接受战局现状,或已经下令核列车开赴前线,还煞有其事的称俄罗斯有可能会在黑海地区进行核试验,以威慑北约以及乌克兰。如果乌军仍然不停止反攻,俄罗斯下一步有可能就是对乌克兰使用战术核武器。英媒作此判断的依据,主要是从卫星图像上看到负责管理运输核武器的核列车出动。 虽然俄军曾经确实拥有铁路导弹系统,但因为《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》的缘故,俄罗斯早就将其全部退役。近些年来俄军内部不断有人建议恢复这一核打击手段,但俄罗斯官方并未确认已经重启铁路导弹系统。所以英媒的报道,极有可能是为了配合美国炒作核战争风险,从而将俄罗斯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,让俄罗斯承受来自各界的政治压力。对于美英煽动核战争威胁的做法,中方日前也明确作出回应称反对核战争,同时也反对任何煽动核战争言论的做法,因为这样做无异于火上浇油,只会进一步加剧局势恶化。 所以总得看来,北约除了亲自派整编的现役部队进入乌克兰战场外,基本上全方位地参与了俄乌冲突,这也是俄军为何迟迟无法实现既定战略目标的主要原因。不过普京不会任由北约无底线的介入,一旦俄军因为北约深度介入的原因而陷入劣势,或许普京将不得不考虑采用非常规手段斩断北约的黑手。 ![]() |
10 人收藏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收藏
邀请